“來了來了,不好意思啊各位,最近太忙了,24小時輪班倒。”還沒看到人,記者們就聽到門外急促又帶些歉意的聲音,進門的是一名身著工裝的中年男子,他一面摘下帽子,一面抱歉的笑著,額頭上溢著層細密的汗珠。
他叫李萬坤,是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內(nèi)無人不知的電工高級技師,也是車間里德高望重的“老師傅”。 從業(yè)幾十年,這個半路出家的“門外漢”,硬是靠著自學成了技術能手,當上了“大工匠”,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、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、中原大工匠、中車高鐵工匠、河洛大工匠等眾多榮譽。由于精通各種型號機車電路檢修技術,李萬坤也常被工友們親切地稱作“李萬能”。


為熱愛“轉身”:放棄管理崗位變技術工人
有著40年工齡的李萬坤,身上的工作熱情和干勁兒絲毫沒有減退,用他自己的話說,“我太熱愛這份工作了!”也是因為這份熱愛,30年前,已經(jīng)三十而立的李萬坤,放棄了事業(yè)編制管理崗位,成為了一名普通技術工人。
得知李萬坤要辭職當電工,身邊不少人都頗為不解,“你可要想好了,現(xiàn)在反悔還來得及,如果蓋了章,你可就從事業(yè)單位的管理人員變成企業(yè)的普通工人了。”負責辦理調(diào)動手續(xù)的領導向他再三確認。
面對周圍人的不解和輪番勸說,李萬坤則顯得異常堅定,“我就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,我愿意干,也能干得好。”
然而現(xiàn)實并么有李萬坤想的那么簡單。當年12月份,李萬坤被調(diào)入洛陽公司柴油機車間,當了一名維修電工。盡管曾參加過重慶機電工程學院機電專業(yè)的函授學習,但在一些電路故障面前,他依然顯得十分“青澀”。
尤其是看到師傅緊了緊連接電路的螺絲就解決了的問題,自己鼓搗半天都查不出原因的時候,李萬坤面紅耳赤。他意識到自己掌握的那點知識和技能,在這個行業(yè)里還遠遠不夠。
于是,他下決心要從“門外漢”成為電工技術里的行家里手,當一名優(yōu)秀的機車維修電工。之后的工作中,他一面廣泛的閱讀電氣測量、高壓供電等與工作相關的書籍;一面跟在技術水平高的師傅身后,仔細看、詳細問、認真學,將理論知識化為實踐。
熱愛加上勤奮,不到一年半的時間,李萬坤掌握了車間大中型電氣設備的維修技術,并在全廠的電工比賽中取得了優(yōu)異成績。這個半路出家的“門外漢”也終于變成了一個熟練的技術工。


為熱愛“沉淪”:為做好工作變閱讀“狂人”
李萬坤沒上過大學,為了做好工作,他不斷讀書為自己“充電”,近乎癡狂的閱讀,讓他在公司里又得了一個閱讀“狂人”的稱號。
有次,愛人催他去街上買幾件像樣的衣服,結果一出門,他就跑進了新華書店,回家時抱了一摞書,把買衣服的事忘個干凈,愛人對此也是哭笑不得。
李萬坤的兒子是學計算機技術的,為了系統(tǒng)的掌握電子技術,他在兒子還沒有學完課程的時候,就把兒子的書系統(tǒng)的自學了一遍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,李萬坤很快成為車間里數(shù)一數(shù)二的技術骨干,他相繼主持完成了《牽引電機抱軸瓦磨合試驗臺設計新制》《柴油機試驗站五臺位電氣儀表系統(tǒng)改造》《勵磁柜設計新制》《柴油機試驗臺位干阻裝置的失風保護》《GK1E柴油機的試驗臺位改造項目》《光電一體化智物料分揀器試驗臺》《鐵路工程車齒輪箱磨合試驗臺》等多個新裝備設計制造,率領工作室完成創(chuàng)意改善42項,獲獎五小成果15個,申報專利2項。
從1989年到1998年,他三年一個臺階,用9年時間完成了三級跳,從維修電工到青工技師,從青工技師到工人技師,再從工人技師到高級技師,這個“半路出家”的“閱讀狂魔”也因為精通各種型號機車電路檢修技術,被工友們親切地稱為“李萬能”。
為熱愛“傳承”:一身絕技毫無保留教給徒弟
李萬坤在職的幾十年,為公司解決了不少問題,攻克了很多技術上的難題。
他曾用幾塊錢的零件救活兄弟單位的一臺價值幾百萬的機器;公司發(fā)展遇到困難時,他用強硬的技術征服了克諾爾公司,每年完成1.5-1.8億的產(chǎn)值;面對已經(jīng)停產(chǎn)的SKS3控制模塊連接器故障,他帶頭成功修復……類似的案例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
說李萬坤是公司電工技術第一人,絕對沒有人會反對,但獨占鰲頭的他并沒有驕傲自滿,相反他毫無保留的去指導身邊的同事、教導自己的徒弟,希望為公司培養(yǎng)更多的優(yōu)秀人才。
“不能抱著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心態(tài)去帶徒弟,這樣太狹隘,把自己的技術絕活傳授給青年工人,幫助他們快速進步,帶動更多人學本領、練技術,爭當優(yōu)秀技術工人。”李萬坤技術好,對徒弟負責,成為大家爭相追逐的“明星”,不同班組、不同工種的員工紛紛要求拜他為師,最多時他一個人帶了5名徒弟,甚至有人沒報上名還去找公司工會求助,非要與李萬坤簽訂《師徒合同》不可。
作為中車系統(tǒng)的資深專家和培訓師,李萬坤累計組織開展了3000余人次職工技能培訓,先后帶出了19名高級技師、10名技師。2013年,他培訓的選手參加洛陽市維修電工大賽,獲得第一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績;2014年,參加河南省維修電工大賽,分獲第三名和第五名,并獲得團體第二名,是洛陽市在這一工種比賽中取得的歷史性突破。
一身“技藝”的李萬坤,也曾有多個單位以高薪想要聘請他,但均被他婉拒。李萬坤說,人不能忘本,我的本領是我的師傅傳授給我,我所在單位給了我一身榮譽,企業(yè)還需要發(fā)展,技術還需要傳承,我怎么能離開?
因為工作任務重、時間緊,李萬坤當天接受采訪的時間并不長,即便如此,采訪過程中,他還是心心念念自己的工作,言行舉止里皆是一名大工匠的奉獻與樸實。(董君亞 胡俞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