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,只有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幸福,才能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。
□河南日報記者歸欣
“卸任”第一書記一年多再回村里,朱亞玲的心情有點復雜:既想念鄉(xiāng)親們,又不敢告訴他們。
7月6日,盡管沒提前打招呼,但趕到鞏義市夾津口鎮(zhèn)韻溝村村委會的時候,朱亞玲還是被聞訊趕來的十幾位村民團團圍住,有怨她為啥不早說的,還有請她到家里吃桃的。在與老鄉(xiāng)們的攀談中,一個“剛?cè)岵?rdquo;的女干部形象,在記者腦海里清晰起來。
作為全國百強縣的“???rdquo;,鞏義還有貧困村?駐村之前,在省檔案局工作的朱亞玲也是一臉懵。2015年8月到韻溝村一轉(zhuǎn),她信了。人,“老癡愚”居多,50多歲的都算“年輕人”,貧困戶里因殘因病的占了一大半;地,人均三五分不說,且大都是“望天收”田,既怕旱又怕澇;村集體經(jīng)濟更是空白,僅有的一個“代銷點”除了油鹽醬醋啥也不賣。
“俺村當時的情況就是一句話,‘窮得只剩下風景’了。”村黨支部書記李來江說。地處嵩山北麓,負氧離子多、植被好,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游,是朱亞玲到村不久就打好的算盤。但基礎設施是個攔路虎,道路、廣場、水、電,七七八八一算要投上千萬元,資金從哪來?“基本上都是我?guī)е蠡?lsquo;磨’出來的。”朱亞玲說。
駐村兩年間,韻溝村累計修路13公里,建水壩4座,新建廣場3000平方米,造林1000畝……一個“磨”字背后,是這位看似柔弱的女干部永不言棄的韌勁。“從鎮(zhèn)里到鞏義再到鄭州,凡是跟扶貧沾邊的部門,朱書記跑了個遍,她為俺韻溝操碎了心。”村委會主任王建利說。
2016年的一個冬夜,李來江給朱亞玲發(fā)了個信息:咱村申請的文化廣場項目被上級否了。第二天一早,朱亞玲顧不上吃飯,開車直奔鞏義市。在市扶貧辦主任的辦公室,朱亞玲噙著淚解釋,韻溝村太需要個廣場了。要是建不成,沒法給1600多口鄉(xiāng)親交代呀!“人家可能被我感動了,說想不到你對群眾的事這么上心,項目就被挽救了。”朱亞玲說。
給群眾辦事,朱亞玲有一股“繞指柔”勁,認真工作起來,她又成了“百煉鋼”。“剛駐村那會兒,村黨組織渙散特別嚴重,雖說有35個黨員,但經(jīng)常會都開不起來。”后來,在鎮(zhèn)黨委的支持下,朱亞玲“硬著手腕”抓整頓,又把8名年富力強、踏實肯干的村民發(fā)展成黨員,黨員隊伍面貌一新,村里發(fā)展也有了主心骨。
對于自己,朱亞玲也挺“剛”的。2016年夏天,由于連續(xù)加班,朱亞玲的身體到了極限。“有天夜里一點多了,朱書記心臟跳得特別快,我們把她拉到鞏義市人民醫(yī)院,診斷說是一過性心律失常??傻诙煲辉?,她又回村里工作了,我們勸也勸不動。”村支委委員宋國輝回憶。
“剛?cè)?rdquo;并濟兩年多,韻溝村在朱亞玲和村“兩委”的努力下大變樣。從零起步的鄉(xiāng)村旅游,如今游客絡繹不絕、紅紅火火;“韻溝高山玉米糝”一炮打響,年銷售收入20多萬元;通過土地流轉(zhuǎn)、旅游經(jīng)濟,留守群眾戶均增收5500元,整村摘掉貧困帽;曾經(jīng)的窮韻溝捧回了“全國生態(tài)文化村”這個金字招牌。
“駐村這段經(jīng)歷,讓我感覺自己像一顆種子,在群眾中吸收養(yǎng)分、生根發(fā)芽。”朱亞玲說,“作為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,只有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幸福,才能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