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。中原文化是黃河文化的基本支撐和集中體現(xiàn)。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,講好“黃河故事”,延續(xù)中原歷史文脈,是中原學研究的題中之義,更是重要的學術立足點、學科支撐點和話語增長點。新時代,中原學研究要聚焦黃河文化、黃河文明這一主題,通過黃河文明在新時代的創(chuàng)造性轉化和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,不斷推動中原學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創(chuàng)新。
聚焦黃河文化黃河文明主題 持續(xù)提升中原學研究水平
中原學既是學問之學,更是學科之學。走學科化之路,建設中原學,為大省河南的發(fā)展提供經(jīng)世致用的知識體系、思想體系、話語體系,標志著我們學科建設的自覺。從中原歷史文化研究到中原學的提出是質的提升,從中原歷史文化研究到黃河文化、黃河文明研究同樣是質的提升。
不知歷史,不知輕重。河南是中華民族的搖籃,是“最早的中國”所在地,是“黃河邊上的中國”,也是新時代中國的縮影和代表。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,具有厚重的中原文化、黃河文化和黃河文明。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。先秦時期形成的外儒墨內道法的深層思想結構,由秦漢而唐宋形成的儒釋道思想內涵,到近代的中西之爭,再到當代的“馬魂中體西用”乃至新時代的“一個高舉兩個鞏固三個建設”,無不與黃河文化、黃河文明相聯(lián)系,都與大河文明的思想創(chuàng)造密切相關。黃河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骨骼與主體,也是中原學學科建設的主攻方向。
黃河是一條自然河、生態(tài)河,更是一條文化河、文明河。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文化,是黃河流域古今多民族人民在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中生成的燦爛文化,鑄造了中華民族的性格和品格。從華夏民族到漢民族再到中華民族,國家認同、民族認同和中華大一統(tǒng)都是以黃河文化為核心而凝聚和發(fā)展起來的。黃河文明記載著早期中國從部落到國家,帝制中國從國家到天下,轉型中國從危亡到再生,創(chuàng)新中國從崛起到復興的全過程。黃河文明所承載和創(chuàng)造的政治文明,在人類發(fā)展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與價值。從倉頡造字到李斯統(tǒng)一文字再到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,特別是殷商甲骨文的發(fā)現(xiàn),黃河流域的先民們由文字出發(fā)而開始了文物、文學、文化、文明的創(chuàng)造。中國思想文明中的道法自然、天人合一,家國一體、富民安邦,和而不同、求同存異等思想,對于變革中的中國、動蕩的世界都具有建設性的意義。
黃河文明是立體的、綜合的復雜體系。首先,它具有根、源、干、魂、家的歷史定位。其中最核心的定位是兩個:一是根的問題。四大文明古國中,黃河文明綿延至今。黃河文化在中華文明體系中具有發(fā)端和母體的崇高地位,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主要源頭。而中原大地,黃河之濱,嵩山之坳,是中華民族之根、文字之根、姓氏之根。歷史學者要研究黃河文化之“根”,就要把握中原深處,研究伏羲、黃帝、裴李崗文化、仰韶文化、龍崗文化、夏文化、殷商文化。二是魂的問題。黃河文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滋養(yǎng)和歷史淵源。學界專家要研究黃河之“魂”,就要深入研究人脈、地脈、水脈、文脈后的“學脈”,深刻理解中原價值觀,深刻掌握中原智慧。其次,它具有易、道、仁、理、心的深層文化結構。再次,它具有詩、酒、花、夢、愁的藝術表現(xiàn)形態(tài)。但就本質而言,黃河文明是一種水文明、道文明、農耕文明。黃河之于中國、中華民族,不僅僅在于農業(yè)和經(jīng)濟的給養(yǎng),還在于精神的滋養(yǎng)。黃河、黃土、黃帝,是中華民族、炎黃子孫的心靈故鄉(xiāng)和精神家園。
我們深知,黃河學研究大于中原學研究。一方面,黃河文化包括河湟文化、秦晉文化(關中文化)、河洛文化(中原文化)、齊魯文化(海岱文明)等流域文明。黃河學不僅包括黃河文化及其相關的人文、經(jīng)濟、社會等學科,也包括生態(tài)、地理、水利等自然學科,是一個跨領域的綜合學科。但中原文化作為黃河文化的中心,決定了我們研究中原文化就是研究黃河文化、黃河文明。中原文化始終是我們研究黃河文化、黃河文明的精神資源和源頭活水,是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巨大精神財富。另一方面,從中原視野上升到黃河視野,就是上升到中國視野和中華民族視野。新時代重構現(xiàn)代意識形態(tài)體系,要求我們在“中原學”中重新定位中原文化與黃河文化、黃河文明,與中華文化、華夏文明的關系,透過中原文化、黃河文化研究,呈現(xiàn)和提升中國智慧、中國規(guī)律、中國邏輯、中國價值。
黃河文化、黃河文明是一種流域文化、流域文明,同時具有世界意義、時代價值。不同文明的起源和發(fā)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互動過程。埃及、西亞和印度等幾大古文明均孕育于大河(尼羅河、兩河和印度河)流域。同樣,中國古文明也主要孕育于黃河流域,它的革故鼎新精神直到今天都是我們的豐厚滋養(yǎng)。傳說大禹治水,在疏與堵中選擇了“疏”,并上升為解決問題的方法論。究其實質,一是堅持了問題導向,二是尊重了客觀規(guī)律。當前,在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,無論是科技創(chuàng)新、社會治理創(chuàng)新,還是實現(xiàn)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(xiàn)代化,都需要我們秉持黃河文明革故鼎新的精神。
黃河,對于河南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至關重要,直接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、河南高質量發(fā)展、中原更加出彩。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指出:“河南的根脈在黃河,安危在黃河,高質量發(fā)展的潛力也在黃河”。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中奏響出彩的河南樂章,要求我們扎根中原大地,講好黃河故事,匯聚起加快發(fā)展的正能量,以正能量推動高質量發(fā)展,在塑造中華民族的“母親河”“幸福河”“文脈河”“學脈河”上走在前列。我們要只爭朝夕,不負韶華,聚焦黃河文化、黃河文明這一主題、主軸和主方向,通過黃河文明在新時代的創(chuàng)造性轉化和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,不斷推動中原學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創(chuàng)新。
?。ㄗ髡呃罡阆岛幽鲜∩鐣茖W界聯(lián)合會主席)
黃河文化符號重構與中華文化認同
黃河文化是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黃河文化符號是中華文化符號體系的主體展示,黃河文化符號體系的建構是中華民族根魂的具體體現(xiàn),認真研究黃河文化的符號重構,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代表
在中國大江大河體系中,黃河干流并不算最長,流域面積也不算最大,但是黃河對于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而言,其象征意義并不是其他大江大河所能比擬的。黃河從青藏高原一路東下,跨越中國地理的三大階梯,直奔大海。其中黃河中游與中下游之交最具代表性的河洛文化和關中文化,構成了中華文化的核心。
從夏商周直到漢唐北宋,中華文化的頂級輝煌,中華文化所體現(xiàn)的世界文明的高度,就是以長安—洛陽—開封為東西軸線的中國大古都的“黃河時代”,中國核心王朝的政治中心在這里長達3000多年。中國傳統(tǒng)的科技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在這里誕生,中國特色的制度體系在這里形成,中國最頂尖級的人才在這里匯聚,中國的民族融合在這里發(fā)生,中國最主要的思想理念在這里生成,中國重要的文化底色在這里著色成功。黃土—黃河—黃種人,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“黃色文明”。在中國的江河體系中對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(fā)展最具影響的河流就是黃河,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:“你們可以藐視一切,但不能藐視黃河。藐視黃河,就等于藐視我們這個民族。”
黃河文化符號是中華文化符號的主體展示
黃河文化符號是黃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成就體現(xiàn),是黃河文化的精華。黃河文化符號實際上就是中華文化符號的主體代表。
漢字。以象形為基礎的漢字,由包括象形、會意、形聲、指事等方法而構成了漢字的結構組合。漢字不但包含了中國人對世界的豐富體驗,也是中國人思維方法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倉頡造字的傳說發(fā)生在黃河流域,尤以陜西長水和河南南樂的倉頡廟最為著名。賈湖的契刻符號是考古發(fā)現(xiàn)最早的漢字符號,距今已七八千年。安陽殷墟發(fā)現(xiàn)的甲骨文,為最早最為成熟的漢字體系。周原發(fā)現(xiàn)的青銅銘文,是中國金文的大篇幅杰作的重要代表。東漢汝南召陵(今河南郾城)人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,則解開了漢字的構造秘密,成為中國最早的漢字字典。漢字的篆體、隸書、行書、草書,最早也都形成于黃河流域。
河圖洛書。由文獻中的伏羲畫八卦相關聯(lián)的河圖洛書,成為中國人最早以陰陽為代表的思想理念,其形成在黃河流域,尤以黃河與洛水匯流處最具代表性。陰陽太極理念開啟了中華文化思維模式的先河,并由《周易》得以發(fā)展。“文王演周易”的歷史,就發(fā)生在湯陰的羑里。由《周易》而形成了儒道兩大文化流派,儒家的創(chuàng)始人孔子出生在黃河下游的魯國,其到中原周游列國,并形成和完善了儒家體系;道家的創(chuàng)始人老子出生在黃淮之間的河南鹿邑,他的主要人生閱歷以及重要成果《道德經(jīng)》,也是在黃河流域體驗完成。
長城。中國長城是修建時間最長、工程量最大的防御型工程。長城修建最早起源于東周列國之間,尤以位于今山東的齊長城、位于今河南的楚長城,時間最早。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,將列國間的邊城連接成防御北方少數(shù)民族的長城。漢、隋、唐、明等王朝,均在北方邊界不斷構筑長城。尤以明長城最具完整性和代表性,總長度6700公里。歷代王朝所修長城主要位于黃河流域,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分界線,也是華夏文明發(fā)展壯大的重大守護體系,是中華民族愛好和平、不畏強敵的象征。
四大發(fā)明。中國對世界科技最大的貢獻就是“四大發(fā)明”,其中指南針,古又稱之為“司南”?!?a target="_blank" style="color: blue; font-family: inherit; font-weight: inherit; font-style: inherit; line-height: inherit; outline: none;">鬼谷子》有“鄭人之取玉也,載司南之車。”反映最早的司南實踐在中原。造紙術,在西安灞橋的漢墓中發(fā)現(xiàn)了西漢的紙張,東漢時蔡倫在洛陽又改進了造紙術。印刷術,在西安的唐墓中發(fā)現(xiàn)了高宗時的佛經(jīng)印刷品,應為最早的雕版印刷實物。北宋開封則成為全國最大的活字印刷中心。火藥的產(chǎn)生則與煉丹有關,晚唐時火藥已出現(xiàn),嵩山則為道教煉丹中心,最早的火藥配方就出自北宋官修的《武經(jīng)總要》一書,而這部書的修纂在京城開封。
二十四節(jié)氣。它是古代先民順應農時,通過對天體運行的長期觀察,對一年中時令、氣候、物候方面變化規(guī)律科學探索而形成的知識體系,是中國悠久農耕文明成就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二十四節(jié)氣的名稱最早見于《史記-太史公自序》和《淮南子》,歷代歷法及節(jié)氣的確定,也是以黃河流域為基準。
黃河文化符號,還包括中醫(yī)、瓷器、絲綢、戲劇、酒、圍棋、城市中軸對稱、四合院等,反映這一文化符號可以通過分層而成為一個龐大的體系。如果進行對比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中華文化符號體系的主體就是黃河文化符號體系。
黃河文化符號體系建構是中華民族根魂的具體體現(xiàn)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。黃河文化符號實際上是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性元素,黃河文化符號的梳理,對于我們認識黃河文化的價值,認識黃河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,具有重要的現(xiàn)實意義。
要從中華民族根和魂的角度去梳理黃河文化符號。根和魂,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本色,以及浸潤在民族骨子中的不屈的精神。要從自身文化的深處探尋根脈,鑄就靈魂。將體現(xiàn)民族根魂的文化符號提煉出來,以不斷傳承光大民族凝聚發(fā)展壯大的文化基因。
要從中華文化認同的角度去梳理黃河文化符號。中華文化認同是中華民族發(fā)展最根本的基礎,要從黃河文化符號的梳理中尋找歷史上促進民族融合發(fā)展的關鍵點、關鍵符號、關鍵要素,從而使我們這一多民族國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擁抱在一起。這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關鍵所在。(作者張新斌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)
中原學學術體系構建與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
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“根”與“魂”。中原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扎“根”系“魂”的重要文化。中原文化研究、中原學學術體系的構建是推進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有力抓手。
中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中原文化,中原文化又是黃河文化的核心與主干。中原史前文化譜系最為完整,是中華文明之源的最重要組成部分。我國八大古都四個在中原,是國家文化最典型的代表。百家大姓大部分源自中原,是中華姓氏文化之根。黃河文化的根源性、包容性、融合性等特性,最終凝煉、形成于中原,在中原文化中得到最充分體現(xiàn)。中原學學術體系構建,進一步深入研究中原文化,既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,實質上也是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最主要內容。
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“根”與“魂”,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是“培根鑄魂”的重要工作。中原學學術體系構建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目的是更好地研究中原文化、黃河文化,更好地提煉和彰顯中華民族的“根”與“魂”。對中原文化、黃河文化中的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,其實質也是在進一步研究的基礎上,將其價值進行創(chuàng)造性轉化與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。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快構建中原學學術體系,以滿足新時代的需要。
中原學作為近年來興起的地方學,涉及中原的歷史、文化、經(jīng)濟等多個學科。加快中原學學術體系構建,可組織各學科專家、學者細化對各自領域的研究,組織各學科專家團隊聯(lián)合攻關,推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成果,在歷史文化、沿黃文旅融合、沿黃生態(tài)保護等方面取得突破,建設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示范區(qū)。
加快中原學學術體系構建,一要科學界定“中原”的地域范圍。中原學的“中原”應取廣義的“中原”,即黃河中下游地區(qū),以更好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“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”的講話精神,更好、更大發(fā)揮中原學在黃河文化研究中的影響力。二要科學樹立中原學研究的目標指向。中原學研究的核心目標是研究河南省的歷史文化和現(xiàn)實問題,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提供智力支持。更大的責任擔當則是研究黃河中下游地區(qū)的歷史文化與經(jīng)濟社會問題,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,促進經(jīng)濟社會和諧發(fā)展。三是要科學構建中原學的框架。以研究中原歷史文化為基礎,解決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問題;以研究經(jīng)濟社會問題為基礎,為河南經(jīng)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保駕護航;以區(qū)域經(jīng)濟文化研究為基礎,總結河南省內乃至整個黃河中下游各區(qū)域經(jīng)濟社會文化發(fā)展模式。四是科學確定中原學研究核心內容。有學者認為,中原學研究內容應分為兩大塊:一塊是以中原歷史文化的豐富積淀為研究對象,主要解決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承發(fā)展問題;另一塊是以當代中原所面臨的經(jīng)濟社會問題為研究對象,主要解決中原崛起與河南振興問題。而總結中原文化發(fā)展規(guī)律,提煉中原文化、黃河文化精神是中原學研究的核心內容。五是科學運用中原學的研究方法。中原學研究內容是多元的,研究方法自然也應該多元化,系統(tǒng)研究法、歷史對比法、時空結合法等都是中原學研究的最基本的手段與方法,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則是這些手段與方法的靈魂。六是科學組建中原學研究團隊。中原學作為多學科研究的綜合體,最終能否成為名副其實的地方學,關鍵在于能否組建高效的科研團隊。要充分整合省內外高校、科研單位的專業(yè)人才,完成具有針對性的科研課題,推動中原學研究與時俱進和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。(作者李龍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)
中原文化與黃河文化、黃河文明的關系闡釋
中國歷史悠久,疆域遼闊,不同歷史條件和地理環(huán)境下產(chǎn)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,如陜西的三秦文化、山東的齊魯文化、河北的燕趙文化、兩湖的荊楚文化等,產(chǎn)生于中原地區(qū)的文化則是中原文化。“中原”有廣義和狹義之分,廣義上的“中原”一般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(qū),狹義則指現(xiàn)在的河南省,我們這里講的是狹義“中原”概念,從這個意義上說,中原文化是一種地域文化。但中原文化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地域文化,中原是華夏文明發(fā)源地和核心區(qū)域,南宋以前一直是中國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和文化中心,中原文化對中華文明具有重大影響。
黃河文化是指萌生、發(fā)展、繁榮和傳承于黃河流域的文化。由于黃河上游、中游和下游氣候和自然環(huán)境等不同,歷史上形成了河湟文化、關中文化和河洛文化、齊魯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,其中廣義上的河洛文化就是中原文化。中原地區(qū)位于黃河中下游之交,生活于此的華夏民族創(chuàng)造了豐富燦爛影響久遠的華夏文明,華夏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文化和主干文化,也是黃河文化的源頭文化和主干文化。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華夏文明的政治模式、典章制度、倫理思想等都從中原地區(qū)傳播開來,因此,中原文化是黃河文化的源頭、核心和代表。
黃河文明是指以黃河文化為基礎而產(chǎn)生的整個文化系統(tǒng)。世界上所有古老文明的起源都與大河有關,如尼羅河之于古埃及文明,兩河流域之于巴比倫文明,印度河之于古印度文明,黃河文明是以中華民族為主體的大河文明。在上述幾種世界古老文明中,唯獨黃河文明連綿不斷從古到今,這就是黃河文明與其他古老文明最大的區(qū)別。
歷史學家湯因比的“挑戰(zhàn)——應戰(zhàn)”理論認為,文明的產(chǎn)生既不是靠種族的優(yōu)越,也不是靠地理環(huán)境的良好,而是人們面對環(huán)境的不斷“挑戰(zhàn)”而進行成功“應戰(zhàn)”的結果。按照這種理論,黃河文明之所以能夠延綿不絕,固然與其產(chǎn)生的自然條件有關,更與這個文明的建構主體——中華民族的堅韌不拔,勇于戰(zhàn)勝各種困難有關。黃河流域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為人們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條件,但黃河不定期泛濫也對人們的生存構成極大挑戰(zhàn)。面對肆虐的黃河,中華民族更多的是相信自身的力量,與水患不斷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。中華民族的治黃史就是一部治國史,中華民族與洪水災害抗爭的過程也鑄造了獨有的文化品格,形成了黃河文明包容性、輻射性和思想大一統(tǒng)性等文化特征。黃河文明在中原地區(qū)最早露出了文明的第一縷曙光,此后不斷與周邊地區(qū)進行文化交流,吸納包容周邊地區(qū)文化,并向周邊地區(qū)輻射,逐漸形成大一統(tǒng)思想。秦漢以后,黃河文明的大一統(tǒng)思想進一步得到加強和鞏固,黃河也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,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圖騰。
中原文化、黃河文化和黃河文明之間的區(qū)別和關聯(lián)在于:黃河文化是黃河流域文化的總稱,中原文化既是黃河中下游河南段的文化,又是黃河文化的最高體現(xiàn)和集中代表。黃河文明是一種大河文明,有連續(xù)性、輻射性和大一統(tǒng)性等特征。中原文化、黃河文化和黃河文明都與華夏民族分不開,華夏民族在中原地區(qū)創(chuàng)立了華夏文明,華夏文明是中原文化根和魂,也是黃河文化和黃河文明的根和魂。
?。ㄗ髡叨艑W霞系鄭州師范學院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