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親在世的時候,我們兄弟姐妹還小。他不給我們講大道理,而是用我們能聽懂的小故事,教育我們從小要熱愛勞動,不能不勞而獲,要艱苦樸素,不能浪費(fèi)。特別是經(jīng)常教育我們,領(lǐng)導(dǎo)干部的家人、孩子不能搞特殊化。記得哥哥小的時候,看了一場“白戲”,就是沒買票就去看戲。當(dāng)時檢票員問我哥哥:“你是誰家的孩子?”我哥哥說:“縣委的焦書記就是我爸爸。”檢票員就讓他進(jìn)去了。父親知道后,嚴(yán)肅地批評了哥哥,他說:“你知道縣委書記是干什么的嗎?是為人民服務(wù)的,就是我看戲也得買票,你這么小就打著我的旗號看‘白戲’,長大了還得了?”他又耐心地說,演員叔叔阿姨在臺上又唱又演,他們付出了勞動,不買票就是不尊重演員的勞動。說完,父親從上衣口袋掏出兩毛錢,讓哥哥把票補(bǔ)上,賠禮道歉,以后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。
后來,父親在縣委會上檢討了自己對孩子管教不嚴(yán),并親自起草了“干部十不準(zhǔn)”,其中就有不能看“白戲”。
我的姐姐焦守鳳初中畢業(yè)沒考上高中,有些好心的領(lǐng)導(dǎo)想給我姐姐安排工作,我母親也想讓姐姐在縣委當(dāng)個打字員。我父親知道了,不同意。父親說:“剛出學(xué)校門就進(jìn)機(jī)關(guān)門,她缺了勞動這一課。”后來,姐姐進(jìn)了醬菜廠。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切蘿卜、腌蘿卜,推著板車賣醬菜,非常勞累,碰見同學(xué)朋友頭都不敢抬。姐姐哭過鬧過,父親耐心地教導(dǎo)她,別人能干,你為什么不能干,縣委書記的閨女也不能搞特殊化。他親自陪我姐姐推著板車賣醬菜,為姐姐示范怎么吆喝才能把醬菜賣出去。在父親的不斷開導(dǎo)、教育下,姐姐安心做好了這份工作,養(yǎng)成了吃苦耐勞的好作風(fēng)。
父親在世的時候,經(jīng)常給我們講他小時候的故事。他說,我們的奶奶從小就教育他,天上一顆星,地上一個人,你要是一個好人,你在天上的那顆星就亮,你要不是個好人,你在天上的那顆星就暗淡無光。父親一直記著奶奶的話,做一個好人,做天上最亮的那顆星。他做到了,他也教育我們,一輩子做好人,眼里要能看見百姓的疾苦。
父親在病重的時候,心里還惦記著蘭考百姓的疾苦,一直在問:張莊的沙丘封住了沒有?今年的麥子長得怎么樣?排水溝挖好了沒有?當(dāng)他知道他的病沒希望的時候,就不讓打止疼針了。他說,蘭考還很窮,能省一針就省一針吧。他最后的要求是,活著沒有改變蘭考的面貌,死了就把他埋在蘭考的沙丘上,他要看著蘭考人民改變面貌。他對我們的母親唯一的要求是,不要給組織上添麻煩,不要向組織要補(bǔ)助、要救濟(jì)、要東西。
父親為官一任,兩袖清風(fēng),去世后沒給我們留下任何家產(chǎn)。臨終的時候他把我們叫到跟前,拉著姐姐的手,把自己手腕上那塊在舊貨市場買來的舊手表戴在姐姐的手腕上。他叫著姐姐的乳名說:“小梅,爸爸沒有什么東西留給你,這塊手表就留給你了,你已經(jīng)是個工人了,戴上它上班不要遲到。”他又說:“我還有兩本書,等我不看了也留給你,你要好好讀它,那里邊會告訴你怎么學(xué)習(xí),怎么工作,怎么做人。”
父親陪伴我們的時間并不長,他的教導(dǎo)卻讓我們終身受益。如今,我們兄弟姐妹都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了,我們還有兒孫,我們會教育我們的子子孫孫繼承先輩遺志,把先輩的精神世世代代傳承下去。(焦守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