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尹曉玉
“在俺化莊村,村民不比哪家掙錢多、哪家房子好,只比哪家孩子學習好、哪家出的大學生多……”近日,記者在臨潁縣王孟鎮(zhèn)化莊村采訪時,村黨支部書記趙學杰自豪地說,“過去20年,化莊村走出100多名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子。其中,5人考上清華大學、1人考上北京大學。今年,化莊村22人考上大學,其中6人考上了重點大學。”
化莊村位于王孟鎮(zhèn)東南約3公里,距離臨潁縣城13公里,地理位置相對偏僻。這樣一個偏遠的小村莊,何以成為讓人驚羨的“狀元村”?教師節(jié)來臨之際,記者到該村進行了采訪。
在化莊村,提及趙保軍,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。他的兩個兒子分別于2004年、2008年考上清華大學,成為全村人的驕傲。“我雖然沒啥文化,但知道‘知識改變命運’。”趙保軍說,兒子讀初中、高中時,他到兒子學校打零工。就這樣,他陪著兩個孩子,一路過關斬將,考入清華大學。如今,兩個孩子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。
追溯化莊村的教育教學成績,不得不提村民趙平甫一家。趙平甫的父親已經70多歲,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師。趙平甫兄弟姐妹4人,全都是人民教師。他本人已執(zhí)教二十多年,如今是化莊小學的一名老師。
“俺村留守兒童不多,在孩子上學后,很多媽媽選擇在家陪伴孩子成長,督促孩子學習。”趙平甫說,在村里,家家戶戶都在“攀比”,但他們不比誰家房子大、誰家存款多,而是比誰家孩子學習好。即使手頭再緊,只要是孩子上學需要的物品,村民就會果斷購買。孩子們在學校也會一起討論功課,交流學習心得。孩子們相互帶動,彼此鼓勵,較著勁兒學習。
今年春節(jié),村民自發(fā)為村里捐款5.5萬元,用于敬老愛老和助學。8月28日,村里拿出一部分捐款,為今年考上大學的學子發(fā)放了獎學金,營造了“我讀書 我光榮”的濃厚氛圍。
“村里打算建設家風家訓館,把優(yōu)秀學子的名單張貼出來,把他們的成才之路記錄下來,激勵更多的學生發(fā)奮圖強,走上成才之路,助推村莊文化教育高質量發(fā)展。”趙學杰說。
責編:瘦馬 編審:陳向黨 終審:汪中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