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6日,在市區(qū)交通路與濱河路交叉口附近,多名市民聚在一起,正在認真地制作手工燈籠。在這些人中,還有一名外國人格外引人注目。大家繪畫、組裝燈籠架,沒多久一盞盞喜慶又寓意美好的燈籠就制作成功了,而這名外國人拿著自己制作的燈籠更是連連發(fā)出驚嘆和贊美。
一起動手做燈籠
2月6日,記者在現(xiàn)場采訪得知,組織這次活動的市民叫劉佳,是一名手工愛好者,經常教身邊的人做手工藝品。春節(jié)馬上就要到了,劉佳和自己的小伙伴寧熙楨一起,策劃了此次活動。寧熙楨是我市一所小學的英語教師,大學時學的是油畫。
“我們做的燈籠是比較簡單的組裝方形燈籠,燈架是一個個散裝的木頭片,很好拼在一起。主要是燈籠外面的畫布,需要我們自己去畫,也可以寫字。”寧熙楨介紹,燈籠架外面有四張畫紙,可以自己任意發(fā)揮想象力創(chuàng)作,創(chuàng)作完成后將四幅畫紙固定在燈籠架上即可。
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有幾個孩子正在認真地拼裝燈籠架。“很好玩,像拼裝玩具。”一位小朋友笑著說。而另一邊,則是幾個年輕人正在認真地畫畫。“我準備畫兩只魚在燈籠上,再寫上年年有余。”一名女孩說。
外國人感受中國文化
在現(xiàn)場制作燈籠的人當中,有一位外國人格外引人注目。他自己組裝好燈籠架后,在畫紙上畫了幾朵花,畫完后他又拿起毛筆,在另外三張畫紙上分別寫下“狗年好”三個字。這名外國人將畫紙粘在了燈籠架上,他親手制作的燈籠就完成了。外國人一臉燦爛笑容,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:“好看,燈籠好看。”
這名外國人叫漢克斯,今年30歲,是一名英語教師。漢克斯告訴記者,他來中國已經5年了,對中國文化十分喜愛。說起燈籠,他表示,只在元宵節(jié)的街頭見過,并沒有親手制作過,感覺非常有趣。
“我小時候的燈籠是塑料的,里面放根蠟燭。而我的孩子小時候玩的燈籠,是電動帶音樂的。自己動手做燈籠,很有意義,不僅鍛煉動手能力,更是對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一種傳承。”帶孩子一起來做燈籠的市民高楠說,看到外國人也喜歡中國的燈籠,她對中國文化更是充滿了自豪感。
責任編輯:翟柯